小学一年级《解决问题》教案

时间:2024-04-10 16:06:20
小学一年级《解决问题》教案

小学一年级《解决问题》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一年级《解决问题》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一年级《解决问题》教案1

设计说明

用一套七巧板拼三角形,还要拼得尽可能多,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怎样使学生找到拼出更多三角形的思路和方法是这节课的重点内容。

1.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求知欲。

在教学时,为了使学生体会到七巧板的神奇和有趣,先让学生欣赏一组用一套七巧板拼组成的图案,五彩缤纷,妙趣横生的图案极易吸引学生的眼球,唤起他们对七巧板的好奇心,产生亲自动手拼一拼的强烈愿望,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铺垫。

2.重视在操作探究中总结方法。

在教学时,为了避免学生的操作太过盲目,浪费宝贵的课堂时间,教者在学生操作之后及时组织汇报交流,加以总结归纳,引导学生找到拼组更多三角形的方法。当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思路以后,组织学生再次进行拼组,巩固并验证所获得的经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一套七巧板

学生准备 一套七巧板

教学过程

⊙赏图激趣,认识七巧板

1.课件出示用一套七巧板拼组成的各种图案,请同学们欣赏。

师:你们知道这些漂亮的图案是用什么拼出来的吗?

生:一套七巧板。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看看这套七巧板中都有什么图形,哪种图形最多。

(学生观察七巧板)

预设

生1:七巧板中有三角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其中三角形最多。

生2:七巧板中有5个三角形、一个正方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其中三角形最多。

2.用七巧板能拼出许多有趣的图案,你们想动手试试吗?这节课我们就来练习用一套七巧板拼组图案。(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习新课之前先让学生欣赏用一套七巧板拼组成的各种妙趣横生的图案,使学生对七巧板产生强烈的好奇心,然后在此基础上出示七巧板、认识七巧板,为下面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操作实践,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例3。

师:从题目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题目要求我们做什么呢?

预设

生1:题目要求我们用一套七巧板拼三角形。

生2:每人用一套七巧板拼三角形,看谁拼得多。

2.自由拼组,组内交流。

(1)独立思考,尝试用一套七巧板拼三角形。

(2)在小组内说说用了几个图形,拼出了什么样的三角形。

3.各小组选代表到教室前面展示自己的拼法。

(1)用两个图形拼。

(2)用三个图形拼。

师:这两种拼法有什么不同呢?

预设

生1:用两个图形拼组时,只能选三角形。

生2:用三个图形拼组时,可以都选择三角形,也可以选择其他图形。

4.教师小结:我们在用一套七巧板拼三角形的时候,既可以全部使用三角形,也可以加入其他图形。

5.利用刚刚总结出的经验,再拼一次三角形。

(1)小组合作,先用两个图形拼,再用三个图形拼。

(2)全班交流,根据使用图形的个数分类汇报。

6.回顾过程,总结方法。

师:这节课我们解决了什么问题?

预设

生:我们解决了“用一套七巧板拼三角形”的问题。

师:我们在解决这个问题时是怎么做的?

预设

生1:我们先读题,明确题目的要求。

生2:我们动手操作,在操作中不断总结经验,找到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中,让学生经历独立拼组

小学一年级《解决问题》教案2

设计说明

从已知整体与其中的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用减法计算,到比较两个量相差多少用减法计算,是学生认识减法的现实意义的一次扩展,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困难,所以在教学设计上主要突出以下两点:

1.注重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教学伊始,先安排一个“摆一摆”的游戏,引导学生重温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多少,使学生感受到这种方法在比较多少时的优越性,从而自觉地接受并掌握这种方法,为学习新知奠定基础。

2.注重学生对减法意义的理解。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用“摆一摆”或“画一画”的方法表示题目中的信息,分析数量关系,使学生明确“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与“已知整体与其中的一部分求另一部分”一样,都要用减法计算。从而加深学生对减法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圆形纸片 三角形纸片

教学过程

⊙游戏导入

1.摆一摆,说一说。

师:第一行摆5个圆形纸片,第二行摆和第一行同样多的三角形纸片。边摆边想:怎样摆才能让大家一眼就看出圆形纸片和三角形纸片同样多呢?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师:我一眼就看出这位同学摆的圆形纸片和三角形纸片同样多,不用数就看出来了,能说说你是怎样摆的吗?

预设

生:我是一一对应着摆的。

师(演示课件):是这样摆的吗?大家觉得这种摆法怎么样?

师:请大家按照刚才的摆法再摆一摆,摆的三角形纸片要比圆形纸片多4个。

(学生操作后汇报自己是怎样摆的)

师: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来摆,能很清楚地发现谁多谁少。

2.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的问题。(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摆一摆,说一说”,让学生直观地感知数量的多少,体会一一对应方法的重要性,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教材21页例6情境图。

师:从情境图中你们知道了什么?

请学生仔细观察,从图中找出数学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

预设

生1:同学们在玩套圈游戏。

生2:已知小雪套中了7个,小华套中了12个。

生3:求小华比小雪多套中几个。

2.运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

(1)动手操作,理解题意。

①摆一摆:用圆形纸片将小雪、小华套中的个数分别摆一摆。

②分一分:将小华的圆形纸片分成两部分,看看小华比小雪多多少。

③说一说:图中的各部分分别表示什么?

(2)列式计算,解决问题。

师:你们能列出算式解决这个问题吗?

预设

生:12-7=5(个)。

师:谁能说说算式中的各部分分别表示什么?

预设

生:“12”表示小华套中的个数,“7”表示小雪套中的个数,“5”表示小华比小雪多套中的个数。

(3)明确比的过程和方法。

思考:如果没有小雪套中的7个,能确定小华套中的被分成了哪两部分吗?

小结:把小华套中的12个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和小雪同样多的7个,另一部分是比小雪多的5个,所以求小华比小雪多套中几个,用减法计算。

小学一年级《解决问题》教案3

教学目标

1、学会列式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的问题,并理解算理。

2、初步学会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教学准备

课件、珠子

教学过程:

(1)课时

一、创设情境

1、师: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什么?

生:珠子。

师:这里有几种颜色的珠子?

生:两种,红色和黄色

师:猜,哪种颜色的`珠子多?

学生猜。

师:有什么方法可以知道到底是谁多?

生:数一数

生:摆一摆

师:怎么摆?

(指名演示)——“同样多”

二、探究新知

1、12个红的,8个黄的

师:现在呢?(红的多)

那红色的比黄色的多几个?

生:多4个

师:你怎么知道?

生:用一小棒分开(指名演示)

师:现在能一眼看出来红色的比黄色的多几个吗?

生:能

师:怎么看出来的?生说

师:你看,这个时候红色的分成了几部分?

哪两部分?

(和黄色一样多的这部分及多出来的这部分)

师:谁听明白了?

生重复说

师:那你看,把这些一样多的拿走,剩下来就是比黄色的多的几个。

生2:也可以算一算12-8=4(老师板书算式)

通过刚才的摆一摆,我们知道了:从红色珠子里拿走和黄色一样多的部分,剩下的就是比黄色多的部分,就可以用减法计算。

2、下面我们来摆一摆,小朋友袋子里的珠子,哪种颜色的多。

学生操作。

展示反馈:你哪种颜色的珠子多?多多少?算式怎么列?你是怎么想的?

哪种颜色的珠子少?少多少?算式怎么列?你是怎么想的?

3、比较

求……比……多几与求……比……少几有什么关系?(小组讨论。)

小组汇报讨论结果:只是问的角度不同,意思一样。因此都用相同的方法计算。

4、揭题

师:同学们真聪明!这就是今天我们学习的新知识: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的问题。板书课题: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

三、巩固深化

1、松鼠弟弟说我有20个松果,松鼠哥哥说我有25个,松鼠哥哥的松果比弟弟多几个呢?谁能把式子列一列。

25-20=5(个)

2、小女孩有34本连环画,小男孩有30本,小男孩比小女孩少几本?

34-30=4(本)

还可以提什么数学问题?

3、P74T1

4、这是一个班里4个小朋友的作业情况,从中你获得了什么信息?

根据这些信息,你知道了什么?

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四、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在我们身边你有没有发现这样的例子?想一想,说一说。

小学一年级《解决问题》教案4

教学目标:

1、初步懂得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并能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2、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3、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态度,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重点

能正确无误地计算出20以内的退位减法。

难点

能根据已知的一个条件提出数学问题。

一、设问题情境。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了两串金苹果要奖给发言积极的小朋友和表现突出的小朋友。看到这个你们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

师:你们能根据这数学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

二、提出问题,感受数学问题在生活中的存在。

1、我们经常有这样的体会,当我们遇到不懂的事情时,就会向别人提出问题。其实,在日常生活中还藏着许许多多的数学问题,你能试着提一提吗?

学生说。

刚才小朋友举了这么多的数学问题,只要善于观察我们就会发现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这节课我们就来用数学解决问题。

2、出示主题图:提问:你看到了什么?跟你的同桌说一说。

师:根据主题图中小朋友的活动,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引导学生既能提出关于加法的问题又能提出关于减法的问题。)

小组讨论、汇报。

三、问题解决

参加了小朋友有趣的郊外活动,我们再去看看可爱的小动物在着美丽的春天里干些什么?

1、出示做一做的插图。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2、再次看图:提问:图中的小动物有什么变化?

鱼有集中寻食的,有向远处游走的。

3、师:同学们说的很好,观察得很仔细!那么你们能不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一些问题呢?

4、教师从学生提的问题中选出若干个进行板演。

说明:你喜欢解答哪题就解答哪题,你也可以自己提个问题进行解答。

四、评价总结

1、说一说: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回家后仔细观察家中的物品,向爸爸妈妈提三个数学问题,再让他们解答。

教学反思:

这是一堂公开课,我的意图是:解决问题就是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那么课的设计应该是从生活中来回到生活中去,所以设计了上面这样一个课例:从实际物品中发现信息找寻信息——根据自身体验在生活中发现信息找寻信息

——能根据图片自己发现信息找寻信息。。我的愿望并没有如我的愿。在实际教学后这堂课遭到了大家的否定。我思考着问题出在哪里?这样的课究竟怎样才能上出精彩?很迷茫,所以恳请同仁们提出宝贵意见。告诉我好的思路和设计。

小学一年级《解决问题》教案5

设计说明

本节课继续让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同时,让学生理解“画示意图”是帮助理解题意的重要手段,数数是一种有效的解题策略。鼓励学生灵活运用自己能理解的方法解决问题,积累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本着对教学教材的思考,我对本节课的设计如下:

1.把握好学生学习的起点。

对于本节课的内容,一年级学生几乎都会数数,甚至有的已经会读写两数之间的数。为此,本节课对教学的重点也进行了重新的定位,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出发,为学生创设贴近生活的教学情境,设计各种数数活动,引导学生充分思考,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究发现问题的学习过程。

2.注重学法的指导。

在教学中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数数方法(策略)来数数,如有的学生采用扳指头、有的学生采用从某一个起始数开始数数,还有的学生画圆圈,我注重了尊重不同学生的认知和接受水平,同时对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展开教学。如对“之间”一词的理解,让明白意思的学生讲述,既锻炼了学生自我解决问题的意识,又培养了合作精神;既面向全体,又关注个体。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圆形小纸片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从1数到20。(学生自由数数)

2.按要求数数。

师:你们真棒!现在请听清楚老师的要求,再来数一数吧!

(1)从8数到16。

(2)从12数到19。(全体学生数数,课件演示答案)

设计意图:复习数数,对于解决本节课的问题有很大的帮助,设计不同的数法,加深学生对数的认识。

⊙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例6。

(1)引出例6。

大熊猫是我国的国宝,下面老师带领大家去动物园看大熊猫。你们看这些小朋友正井然有序地排着队看大熊猫呢,我们要向他们学习在去动物园买票时也要排队。

(2)引导学生观察题目,找到相关的数学信息和所求问题。

预设 生1:小丽排第10。

生2:小宇排第15。

生3: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是“小丽和小宇之间有几人?”

(3)讨论交流“之间”的意思。

①学生可能会说“两人的中间”。

②请三位同学排成一排,指着两端的学生问:“他们俩之间有几人?”学生可能会说:“1人”,再问:“这1人包括他们自己吗?”学生可能会说:“不包括”。继而,引导学生说出:“小丽和小宇之间的意思不包括小丽,也不包括小宇。”

③指定一名学生说,同桌间互相说,全班齐说。

2.讲解例题。

(1)猜一猜。

师:根据刚才的理解,请同学们猜一猜小丽和小宇之间有几人。(学生动脑思考,互相交流)

(2)摆一摆。

①教师用1个圆片表示一人,在黑板上进行拼摆,学生数数。

②第10个是谁呀?(小丽)老师用另一种颜色表示;第15个是谁呀?(小宇)老师也用另一种颜色表示。

提问:现在你知道哪里是小丽和小宇之间吗?谁能到黑板上来指一指呢?(指名到黑板上展示)

③你真聪明!你指的这一部分人,就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我们不需要数小丽前面有几人,老师把小丽前面的圆片拿去。小丽排第10,为了让大家看清楚,老师在这里写上“第10”,小宇排第15,老师在这里写上“第15”。那么10和15之间有哪些数呢?(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④提问:10和15之间,包括10和15吗?(学生可能会说“不包括”)

师:如果不包括,那就画一个“×”表示去掉它。现在你能数出他们之间有几人吗?(请一名学生上讲台数一数)

师:很好!看来大家都猜对了!他们之间有4人。可是,如果你们手上没有圆形纸片,你又有什么办法找到他们之间有4人呢?刚刚老师用的是“摆一摆”的方法。

(3)画一画。

①根据“摆一摆”的方法让学生独立画,引导学生想一想,有没有哪一部分可以省略掉不画?再展示学生画图的例子,最后全班评议。

②展示学生画的情况,对比:有些学生画了十几个,有些学生只画了几个,哪种画法简便呢?(引导学生说出第二种)

③根据你所画的,你能知道小丽和小宇之间一共有几人吗?(因为他们之间有第11、12、13、14名同学,所以一共有4人)

教师强调:与解题无关的信息可以不考虑。可以直接从第10个开始画,画到第15个,并把第10个和第15个去掉。另外还可以直接从第11个开始画,画到第14个。最后也能得出小丽和小宇之间有4人。

(4)数一数。

①提问:小丽排第10,我们可以从第几开始数呢?

(学生交流讨论后进行汇报)

预设 生:小丽排第10,不应该包括小丽,应该从第11开始数。

②追问:数到第几呢?(第14)为什么不数到第15呢?(因为不包括小宇)

③鼓励学生思考:为什么从第11开始数,而不是从第1开始数呢?

预设 生:他们之间不包括小丽和小宇,第1人到第9人都在小丽的前面,不在小丽和小宇之间。

师小结:也就是说这些信息与这道题无关,无关的信息我们就可以不考虑。

④那么10和15之间有几个数呢?(有11、12、13、14这4个数)

(5)小结:在解决这些问题的时候,我们认识了两个字

《小学一年级《解决问题》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