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游峰的扫路人》教案

时间:2024-05-07 13:57:09
《天游峰的扫路人》教案

《天游峰的扫路人》教案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天游峰的扫路人》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天游峰的扫路人》教案1

一、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3课—《天游峰的扫路人》。(生齐读)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天游峰是武夷山第一险峰,让我们一起再来感受一下天游峰的险峻。

(出示第二自然段,齐读)

二、走近扫路人

(一)外表

过渡:多么险的山峰啊,有句话说“无限风光在险峰”,但是就是在这样的天游峰上,一位普普通通的扫路老人却成了作者眼中一道最独特的风景。这节课,我们就跟随作者一起去认识这位扫路人。

1、打开课本,速读课文,想一想:是老人的什么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交流)

2、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位老人。(出示插图)从这幅插图上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老人?

作者是怎样来描写老人的外貌的呢?很快找一找。

▲我循声迎了上去,及至到了眼前,才看清是一位精瘦的老人。他身穿一套褪色的衣服,足蹬一双棕色的运动鞋,正用一把竹扫帚清扫着路面。

▲借着淡淡的星光,我仔细打量了他:瘦削的脸,面色黝黑,淡淡的眉毛下,一双慈善的眼睛炯炯有神。

(1)请一位同学找出,读一读。

(2)好好读读这两段文字,你从文字中读出了这是一位怎样的老人。 (交流:心地善良、吃苦耐劳、精神矍铄)

(善良、勤劳、健康)

(3)指导读好这两段文字。

(4)是啊,透过这个外貌描写,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一位硬朗朴实的老人。

(5)不过老师有个疑惑,对老人的两次外貌描写,作者为什么要分开写呢?放在一块儿写不是更省事吗?谁来帮老师解答这个疑惑?(第一次是初次见面,只能看他的穿着;第二次是跟老人聊过天,带着敬佩的心情在观察老人,所以看得比较仔细。)读书就要这样不但看仔细,还要善于发现,善于思考。

(6)小结:是呀,初次见到老人时,作者只是感受到了老人身上的朴实,但是近距离地接触后,作者又感受到了这是位慈善的,精神矍铄的老人。

(二)交谈

过渡:后来,当作者走进了老人的生活,又发现老人身上有更多的东西在吸引着他。

(1)看,老人就是这样热情地把我带进了他的小屋。(引读)

(2)当作者问及他每天清扫天游峰累不累时,老人是这样回答的——读

▲“不累,不累,我每天早晨扫上山,傍晚扫下山,扫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

过渡:同学们,你认为老人累不累?理由呢?

累的理由:

我抬头望了望在暮色中顶天立地的天游峰,上山九百多级,下山九百多级,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级。那层层叠叠的石阶,常常使游客们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却步,半途而返。

(1) 学生交流

(2) 小结: “顶天立地”说明天游峰非常高。九百多级是什

么概念啊,我们不妨想一想,我们的教学楼共四层,爬到四楼共72级,九百多级相当于50层楼的台阶。

游客们登天游峰时个个是有备而来,轻装上阵,然而攀登了一阵后,个个是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有的望而却步,半途而返。可这位老人,每天都要一级一级扫上去,再一级一级扫下来。老人能不累吗?

(3)评——用直接描写天游峰的险来突出了扫路的累;

用间接描写游人的累来突出了扫路的累。

(4) 刚才我们从文字中感受到了扫路工作的累,还有一处标点也让我们体会到工作的累。(反复诵读)

烈日炎炎的夏天——上山 下山 可是这位老人

寒风刺骨的冬天——

不管是晴天还是雨天,不管是酷暑还是严冬,——

这样的工作是一两天吗?是一两年吗?一干就是几十年啊,一干就干到70岁啊,而且还在继续干哪!

(5)同学们,你们说这样的工作能不累吗?

过渡:这样累人的工作,可老人为什么说不累呢?请你默读文章5-10小节,找找答案。

(出示两处语言)

“不累,不累,我每天早晨扫上山,傍晚扫下山,扫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

老人摇摇头,伸出了七个指头,然后悠然地说:“按说,我早该退休了。可我实在离不开这里:喝的是雪花泉的水,吃的是自己种的大米和青菜,呼吸的是清爽的空气,而且还有花鸟作伴,我能舍得走吗?”

(7)是发自内心的,因为对大自然的爱,因为对工作的热爱,他把扫路当成了欣赏风景,一路扫来,风光无限,尽情欣赏,免费旅游。累在身上,乐在心里。多么乐观的老人,多么乐观的生活态度!

小结:1、在工作中感受大自然的美,他是在享受生活,自然心理就不累了。

2、在不停地劳动中,他和这山水已经有了深厚的感情,他对生活如此的热爱,所以他不觉得累。。

(8)老人是怎样说这话的?(悠然——悠闲的样子)

(9)一起来悠然地读读这几句。

同学们,听完老人的一番言语,一位勤劳乐观的老人又展现在了我们面前。

三、学习11、12小节

1、小结过渡: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老人的外貌、语言,感受到了老人是个——硬朗朴实、勤劳乐观的人,面对这样一个年过七旬的老人,作者对老人的崇敬之情从内心油然而生,被老人的精神深深折服,所以(引读)

——我紧紧抓住他的双手说:“30年后,我再来看您!”

老人又是这么回答的:“30年后,我照样请你喝茶!”

2、同学们,30年后,老人已是百岁,真的能活到百岁吗?联系全文思考一下(祝福,敬佩,自信)

3、(引读)笑声惊动了——

4、这笑声仅仅是笑声吗?(老人亲近自然,热爱工作的生活态度,老人对生活的热爱、自信、乐观的精神留在了作者心里。)

四、写感受,内化思想

1、正因为老人有这种豁达开朗的心胸,他才会在这武夷山的第一险峰上风里来,雨里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辛勤劳作。正是这种平凡而又伟大的品质深深地打动了作者的心,也让我们接受了一次难忘的心灵洗礼。此刻,我想到了这样两句话:知足者常乐!(板书)。还有一句是一个工厂的宣传语: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我想,大家肯定也有很多的想法,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好吗?

2、交流感受。

3、同学们,就是这样一位天游峰的扫路人,他对工作的敬业,对大自然的热爱激励着作者的一生。我相信老人的这份对生活的热爱也会伴随我们一生,让我们带着敬佩之情再来读一读题目——

……此处隐藏24538个字……离开呢?下节课我们再仔细探讨。

五、作业布置

1、抄写本课生字词。

2、读一读文中描写天游峰的句子,抄写在摘抄本上,并思考这些句子在描写上的特点。

板书设计:

15、天游峰的扫路人

险 自在悠闲

高 豁达开朗

《天游峰的扫路人》教案15

教材分析:

本文讲了作者有武夷山时,遇到了一位年过七旬的扫路人,与其攀谈,感受到了老人那种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达、开朗乐观的生活态度。

教学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9个生字,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理解文中的主要词语。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朗读体会一些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从具体语言材料的朗读品味中体会天游峰的扫路人那种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难点:

通过朗读体会一些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从具体语言材料的朗读品味中体会天游峰的扫路人那种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

教学构想:

在理清课文条理的基础上,通过朗读课文,找出作者与扫路人对话的句子,分角色朗读课文,找出重点词语,来体会扫路人的自强不息、开朗豁达、乐观、充满自信的精神。

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理清课文条理,并学习第一自然段。

学生学习过程:

一、谈话揭题。

今天,我们要一起游览著名的风景区——武夷山,去欣赏那天游峰的险峻,在途中,我们还会认识一位老人呢!

板书:天游峰的扫路人

二、检查预习情况

1、生字词。

出示:攀登 精瘦 运动鞋 气喘吁吁 瘦削 眉毛 慈善 宿鸟

⑴同桌互读检查

⑵指读,互评

⑶这些生字中,你们认为哪几个字比较难写,需要讨论的?

⑷完成课后练习2。

2、指名朗读课文(可分小节读)。

提问:课文主要写什么?

3、理清文章脉络。

这篇课文是从几个方面来写天游峰的扫路人的?

第一段(第1、2节):武夷山天游峰的险峻,以及“我”登上山顶时的喜悦。

第二段(第3节):“我”下山在小溪边散步时发现了天游峰的扫路人。

第三段(第4—12节):“我”在与扫路老人的交谈中,感受到老人对生活充满自信。

三、精读课文第一段。

1、听读第一自然段。

⑴听读。

⑵听了这句话,你知道了一些什么?板书:天游峰

2、齐读第一自然段。

3、天游峰是一座怎样的奇峰?你知道吗?请你用笔把有关的语句画下来,读一读。

4、文章怎样来写天游峰的险?

出示:九百多级石梯,像一根银丝从空中抛下来,在云雾中飘飘悠悠,仿佛风一吹就能断掉似的。

⑴指名读。这一句告诉我们什么?

板书:九百多级石梯

⑵这一句用什么方法来写天游峰的险?

⑶怎么打比方的?从这个比喻,我们可看出石梯怎样?

(高、陡、窄)

⑷情景创设

老师把一根棉线拎在手上,让线飘悠,感知石梯的险。

⑸自由读。

边朗读,边想象,边体会“一根银丝在云雾中飘飘悠悠”的险。

⑹指名读。

6、这么险峻的天游峰,作者攀登上了顶峰,心里怎样呢?

7、指导朗读。

武夷山的天游峰是那么险峻,你能读出这种险势来吗?作者登上了险峰时是多么喜悦,你能从朗读中体现出这种心情吗?

自由练读,指名朗读。

8、指名读课文第一段。

作业设计:

有感情地课文。做《同步》

板书设计:

天游峰的扫路人

天游峰的高和险

老人自在悠闲 开朗乐观 以苦为乐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扫路人乐观开朗、自信豁达的生活态度和对工作认真负责的精神。分角色朗读课文。领悟作者描写扫路人的巧妙构思。

学生学习过程:

一、复习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3课—《天游峰的扫路人》。(生齐读)

提问: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讲读第三段,理解人物形象。

过渡:天游峰的扫路人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为什么他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节课,我们就跟随作者一起去认识这位扫路人。

1、自读课文。提示:从课文中找出描写天游峰扫路人的句子读一读。

2、小组讨论交流。扫路人是一位怎样的人?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3、全班交流,相机板书。

年过七旬乐观开朗

每天扫上扫下工作负责

30年后……自信豁达

4、研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过渡:作者在与老人的交谈的过程中,想了些什么?

(1)学生自读,找出课文中作者直接议论、抒情的内容。

(2)讨论、交流。启发学生展开想像,作者当时对老人说的话。

5、分角色朗读。

(1)小组练习。

(2)指名分角色朗读。

三、比较阅读全文,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

1、引读第二自然段。

天游峰是武夷山的第一险峰,是如此的巍峨险峻……(生读)。当作者终于顺着这根银丝上了峰顶,饱览了无限风光,心里怎么样呢?(生读:“好不得意”。)

2、提问。

晚上,作者在散步时又遇到了一位对工作极端负责、对生活充满信心的扫路人,他的心情又是怎样的?

3、出示填空。

这次,作者游览了武夷山,( )登上天游峰,饱览了的无限风光,( )遇到了一位乐观开朗、工作负责的扫路老人。

4、学生填后,齐读。

四、总结全文。

作者游览了武夷山,不仅登上天游峰,饱览了的无限风光,而且遇到了一位乐观开朗、工作负责的扫路老人。他心里是多么高兴啊!于是他禁不住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写了下来,告诉大家。如果你在生活中也遇到了这样一个人,你会怎么做?

怎么把一个人写好呢?可以像作者那样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等进行描写,突出人物特点。在描写的过程中,要学习抒发感情的方法,直接抒发自己的感情。

作业设计: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老人说:“30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要是30年后,他会是什么样的?他们相遇后又会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展开想像,然后写下来。

板书设计:

年过七旬 乐观开朗

天游峰的扫路人 每天扫上扫下 工作负责

30年后…… 自信豁达

《《天游峰的扫路人》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