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调查报告

时间:2024-02-23 13:57:18
社会调查报告14篇

社会调查报告14篇

在不断进步的时代,我们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报告,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涵盖报告的基本要素。那么报告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社会调查报告,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社会调查报告 篇1

大众体育的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传统社会走向现代社会的复杂的,渐进的过程的一项重要内容,体育人口的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是人类文明,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利用随机调查提问的方法,整理数据并由此可得知城市人口进行体育锻炼健身的趋势。

对于我们自身来说,参与体育活动的动机,首先是增强体力、增进健康;其次是为了消遣娱乐和精神情绪的修养、改善;再次就是为了增加社交机会,与朋友同伴交流。也有部分人是为了提高运动能力和延续学生时代形成的体育习惯。

在遇到健康问题的时候,体育人口首先想到参与体育活动,而非体育人口首先想到的事补充营养保健品、改善生活规律、加强营养等非体育手段。

带着看看农村社会体育人口状况,问问他们参加体育活动的目的内容及效果。我们对广场进行体育锻炼的群众进行了调查。据调查,体育人口的活动项目主要有长走与跑步、羽毛球、体操、舞蹈、跳绳,体育人口在身心方面的锻炼效果是十分明显的,其身体和心理的基本状况明显优于非体育人口。如各种慢性病的发病率低于非体育人口7.1个百分点。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只有非体育人口的12%肥胖的发生率低于非体育人口1.5个百分点。而有身体疲劳、体力衰退感觉的人,体育人口比非体育人口要少一半。体育人口饮酒、吸烟的比例比非体育人口要低得多。

在参加群众体育活动点的人群中,以年长的人员为主体,女性所占比重较大,男性较小,分析其主要原因,应该是男性普遍工作比较繁重,身心比较疲劳,闲暇时间都是抓紧时间休息,很少有人出来锻炼。活动点的活动时间-----晨晚练为主,其中晨练占80.7%,晚练占47.7%,其中有一部分活动点是晨练与晚练都开展活动的。活动点稳定性较强,常年坚持的占93.4%。64.0%的体育锻炼者活动点的活动时间不随四季的变化而变化,活动时间最长的季节是5—10月份。每天活动时间在2小时以内的占总数的57.8%,在2小时以上的占总数的42.2%。

据调查,影响居民参加活动的主观原因,其中缺乏兴趣的占45.2%,认为“没有必要”的占18.2%认为自己“身体较弱,不宜参加体育活动”的占11.4%,学生时代就不喜欢体育活动的占11.0%,认为“体育活动不适合自己的举止行为”占6.9%,担心他人讥笑的占7.3%。对于影响人们参加体育活动的客观原因,缺少时间的占35.8%,缺少场地设施的占25.5%,精力不足的占20.8%,不懂锻炼方法和场地远、不方便的占8.9%,其他占11.0%。据此可见,时间与场地设施的问题依然是影响人们参与体育活动的主要问题。

近几年来,居民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体育消费额等有所改善,政府为改善群众健身活动的条件作了大量工作。但是,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场地设施及资金短缺问题依然是困扰群众体育发展的关键问题。

调查表明,人们的体育意识在不断加强,参加体育活动的场所也大体不一,有20%的人在马路上锻炼,5%在家里,20%在学校,45%在广场,10%则以其他的方式进行锻炼。由此可见,在广场参加活动的人较多,这是由于广场的设施比较齐全而且锻炼的氛围也好,而还有大部分人在学校,马路上进行身体活动,这也是现在人们进行体育活动的心趋势。

对于人们参加活动的方式,以社区活动为主的占10%,与家人一起锻炼的占10%,个人锻炼的占20%,与朋友一起锻炼的则占50%,而10%的人则以其他方式进行锻炼。由此看出,人们锻炼时大多愿意与朋友在一起,这也更能促进人们的锻炼乐趣,同时又增加了友谊,另有多数人喜欢个人锻炼,只与人的兴趣爱好有关,还有的是社区举行的,这也应该大力提倡,为我们热爱健身的人提供更好更多的机会。

经过这次实际性的调查可知,社会体育在农村居民中已经广泛的展开,人们对身体锻炼的兴趣也越来越高,而社会体育的方式多样,种类繁多,人们在何时何地都能进行身体锻炼,这为农村的体育人口提高,提供了有利得条件,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空余时间也越来越多,而人们对健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相信将来会有更多的人投身社会体育,农村的体育人口会日益壮大。

  社会调查报告 篇2

小小的宿舍是大学生最直接参与的人际交往场所,也是衡量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心理健康和为人处世的一杆小标尺。因此,对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进行深入研究,对大学生的人格完善和心理健康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那些处在未形成良好、合作、融洽的心理氛围的宿舍生活的大学生,常常显示出压抑、敏感、自我防卫及难于合作的特点,而在同伴关系融洽的宿舍生活的大学生,心态则以欢乐、注重学习和成就、乐于与人交往和帮助别人为主流。

大学生寝室是学生最为集中,滞留时间最长的社区,是学生生活休息、思想交流、信息沟通、情感传递的主要场所,是大学生人际关系建构的重要阵地,但也是人际关系紧张的高危地带和主要矛盾的集散地。成都高校调查寝室人际关系现状,有60%的学生认为寝室里有自己最不喜欢的人,33%的学生认为寝室里的室友不能互相关心、相处不融洽。

现阶段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不和谐有以下几种表现:

1、妒忌、猜疑等不良心理造成的关系紧张

在大学里某些同学由于某方面比较突出,如外貌、能力、成绩等这类相对突显的同学常常成为学生中的焦点人物,如果他们平时不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就很容易引起同学的妒忌和猜疑,从而导致人际关系紧张。另一种情况是,在涉及学生切身利益的各种评奖评优以及奖助学金、困难补助等,一些功利心较强或性格较敏感的学生有时也会因为无法分享利益而对别人获得利益耿耿于怀甚至产生妒忌心理,从而影响室友的和谐共处。

2、贫富差距产生的心理鸿沟和感情隔阂

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高校学生家庭经济状况差异很大,有的学生家庭优越每月消费都在千元以上而有些来自偏远农村的学生甚至连基本生活都没有保障。长期生活环境的影响使得这两类人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存在很大的差异,经常会在一些观点上产生摩擦。经济条件比较好的同学往往有一种优越感,有时表现得比较自我而家庭贫困的同学内心又比较容易自卑敏感因此宿舍里这两类人很容易形成敌对的战线。

3、个人不良生活习惯产生的关系不和

在集体生活的寝室里,有的同学极不注意个人卫生,随便吸烟从来不叠被子,床上又脏又乱,东西乱扔,袜子衣服穿完不洗,踢了球一身臭汗也不洗澡,上厕所甚至常常忘了冲马桶,集体卫生从不关心坐享其成。这些恶习有时候会引发舍友间的矛盾冲突,还有些同学生活作息时间紊乱常常深夜点蜡烛看书、聊天、打电脑游戏等。这些在不恰当时间的活动行为侵犯 ……此处隐藏22534个字……,一些贫困家庭的孩子还得依靠社会企业家和爱心人士的救助。

其它方面:在走访中我们还了解到当地每三个孩子里面就有一个是留守儿童,学校免费提供电话供亲子交流,同时开展少年宫活动,乐器、书法、美术等丰富的课外活动,促进孩子们的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因为九年义务教育的实施当地的辍学现象已经很少见,家长们也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接受更好的教育,初中进镇上学,高中进县城读书现象很常见。作为一所镇中心小学,该校生源质量不错,高考有一个清华学生小学就读于该校。

就像是和谐美丽的天堂寨,我们希望天堂寨镇中心小学伴随着当地经济的发展,能够实现更加长远的发展。虽然条件艰苦,但是当地辛勤的教育者们依然坚守在这片土地,为山区的教育发展默默奉献着。向这些无私的老师们表示敬意,也向关心这里教育发展的每一位社会爱心人士表示敬意。愿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天堂寨镇教育结出累累硕果。

  社会调查报告 篇14

职业生涯规划在20世纪初叶起源于美国,60年代末70年代初。随着生涯发展理论的提出,生涯规划逐渐取代职业辅导的地位。70年代,生涯规划教育在美国得到了推广和实施。80年代,生涯规划理论有了新的发展。目前,生涯规划已成为现代学校教育与心理辅导的一个重要部分。

所谓职业生涯规划,就是大学生在了解分析自身的性格、兴趣、爱好、能力、专业等主观方面的基础上,结合社会就业环境、政策等客观方面因素,选择适合自身的、符合实际既定目标的职业,根据此目标制定教育、培训、实践、开发的计划,再通过自身的行动努力修正和达成职业生涯目标的过程。它是个人对自己一生职业发展道路的设想和规划。其过程包括自我评估、生涯机会评估、职业职业选择、设定职业生涯目标、制定行动计划、评估与反馈六个步骤:

1.自我评估。通常可以自行思考、自我分析或与老师、家人、朋友交流讨论评估包括自己的兴趣、特长、性格、学识、技能、智商、情商以及组织管理、协调、活动能力等。

2.生涯机会的评估。主要是分析内外各种环境因素对自己生涯发展的影响,包括环境条件的特点、环境的发展变化情况、自己与环境的关系、自己在这个环境中的地位、环境对自己提出的要求、环境对自己有利的条件与不利的条件这六个方面。

3.职业选择。通过自我评估、生涯机会的评估,认识自己、分析环境,在此基础上对自己的职业做出选择。

4.设定职业生涯目标。生涯目标的设定,是职业生涯规划的核心,通常目标分短期目标、中期目标、长期目标。

5.制定行动计划。要有具体的计划与明确的措施,以便于定时检查,是职业生涯规划能否顺利实施并实现目标的关键。

6.评估与反馈。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最重要的是要不停的评估与反馈,以适应环境的改变。其修订的内容包括:生涯机会的重新评估、职业的重新选择、生涯目标的修正、计划与措施的变更等等。

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在通俗意义上就是帮助学生回答“我是谁?”“我要到哪里去?”“我怎样到达哪里?”三个问题。解答这三个问题要涉及学校各职能部门、教学环节,是一项系统的工作,高校需要开设系统的职业生涯相关课程,配备专职辅导教师,设置相关场所和器材。对于大学生而言,正处在对个体职业生涯的探索阶段。这一阶段职业的选择对大学生今后职业生涯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要从大学生入校开始就引导他们开始对这个工程进行阶段性的规划和逐步完善,而不是在学生大四时才将其作为一项必须完成的任务去应付。

1.帮助大学生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当代社会的就业状况与之前大不相同。我们要让大学生认识到就业形势的严峻以及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对于那些对就业具有盲目性的同学进行教育,进行一系列职业生涯规划讲座,对于新生来说,要从大一开始就要培养他们的职业生涯忧患意识。

2.帮助大学生了解自我。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之前,我们要做的是帮助大学生做好充分的准备。而在这些准备中,首要的就是要让他们认识到自身的优势以及劣势,而职业测评就是这样一种方法。职业测评具有预测、诊断、探测和评估等功能,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其职业兴趣、职业能力、职业倾向性,还可以评定其个性特征和动机需求水平,并提供其潜力、不足及发展建议的指导,也通过不同学生之间的学习和互动,让其在比较中取得发展和进步,才能在未来的就业大战中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3.增加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其专业性及职业针对性。而这些实践不仅要有数量,更要有质量。在就业形势严峻的今天,社会实践的意义和功能应进行拓展,要增强其专业性和职业针对性,使大学生在了解社会的同时,对其所学专业的应用以及将来可能从事的相关职业有一个比较真实的感性认识。同时,可以在校内开展各种职业实践活动,例如:可开展“就业指导周活动”,定期邀请专家进行就业指导讲座和开辟企业家论坛;举办各种就业大赛,如:模拟面试大赛、简历大赛、创业大赛、求职信大赛、职业技能大赛等;还可在学生中树立就业典型、就业形象大使,让切实进行职业规划并取得良好效果的学生现身说法,介绍经验,传递社会不同工作岗位对大学生的从业要求等。

4.切实加强领导,全员参与建设。高校党委和行政要定期过问就业指导课程建设情况,研究解决就业指导课程建设中的有关问题。教务部门要将就业指导课程纳入教学计划,作为必修课,保证授课时数。就业指导部门要把就业指导贯穿于学生接受高等教育过程的始终。通过理论和多种方式的实践指导,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就业技能和就业技巧。充分调动各学院主管学生工作的领导、辅导员、任课教师的积极性,不失时机的对学生进行系统化的指导,努力形成全员参与、齐抓共管的就业指导机制。

5.努力完善教学模式,提高教师教学水平。除了传统的大班讲座,小班辅导等教学模式外,还应在职业生涯规划课堂引进体验式教学模式。主要表现在:体现个性化,如生涯教练法,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看法,营造学生体验的环境,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体现实践性。在就业指导课程中充分地使用团队游戏法、头脑风暴法、小组讨论法等生涯教育方法吸引大学生,提高其兴趣;体现开放性,按照不同年级的学生、根据其不同水平和需要分层次进行,循序渐进地开展一系列提升职业与求职能力的课程,使“体验式”教学模式更具针对性。同时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整合校内外的教师资源,发挥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师在人才培养上的骨干力量,通过高校之间的交流、就业指导专业培训、资格认证培训等方式,尽快建立一支相对稳定、专兼结合、有较高素质和业务能力的就业指导教师队伍。

6.高校应借鉴国内外职业生涯规划的成功经验。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努力为该课程的教学提供必要的设备(如职业生涯测评系统、计算机化的生涯辅导工具),争取社会各方面的支持,与用人单位建立广泛稳定的联系,为学生提供职业实践的环境。还应建立专门的资料室,配备丰富的教学资料(如与职业生涯发展相关的书籍、报刊、影视资料、网络资料、测评工具等)。积极吸收社会资金,整合社会资源,加强校企合作,鼓励多源参与,建立行业规范,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和今后发展的相关标准大力促使高校职业规划能够科学化,专业化,系统化,全程化和社会化。

《社会调查报告14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