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中的作文汇编10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吧,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还是对作文一筹莫展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中的作文1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中的作文 篇1刚一到家,闻到那熟悉的安心的气息,我就打开了灯。
外面的天光还是昏暗的,那是一种有点古旧昏黄的浅灰色,它安详地覆盖在每一幢建筑物上,静静地点燃了一盏又一盏的灯,然后携带着那温暖柔和的余晖奔向天际线,那里蔓延着一层薄薄的流动光芒。
一直以来,每当我注视着窗外的夕阳,都会清晰地感受到,这一天,所有的时间,故事,都开始渐行渐远了。
它就像一条分界线,分界出我人生的“现在”、“过去”、“将来”。它并不分明,也并不准确,它或许只是我的一厢情愿,但每天只有在这个时候,我才真切地安宁和怅惘起来。失去了这个时间点,我所有的感情都轻飘飘的浮动,但黄昏,它却缓慢地加深一切,拉曳着我的感情沉向大地深处的黑暗。
像我的渐行渐远的过往一样。
时间是条安静的大河,它的上游流经我的身边,和白云一起向远处流淌,慢慢地流出我的视线。
我很努力地抓住它们,却像是指间的沙一样飞散无踪。
有没有谁曾抓住过?回忆像沙漏一样在岁月里漏了个干净,感情像糖水一般在时光里稀释得清淡无比,至于我们自己——我想像早在不知何时,我们的灵魂就已经满布风沙了。
还有什么留下来了呢,在渐行渐远的时光里,除了皱纹,白发和伤口?
有很多人在追忆,追忆似水年华,却很少有人去追寻当时的自己。你是喜欢现在成熟的自己,还是当年稚气未脱的自己?或者说,你只是想在岁月的风霜下,留住干净的心。
我也很想找回一切,尽管我很清楚它们永远回不来了。
就像现在我安静地望着夕阳和黄昏,感受岁月和时光滑过我的皮肤离去,而它们是怎样无声胜有声的离去了,也只有我自己最清楚。
就像我已经慢慢懂得了,跌倒了再站起来,不能哭;
就像我已经慢慢懂得了,还没有答案的话,就不要去找题目;
就像我已经慢慢懂得了,在寻找渐行渐远的时光时,一定要留下感悟;
就像我已经慢慢懂得了,追忆过去,追寻过去时,看到的一切早已经不重要了,但是我也懂得,过去早已渐行渐远。
所以可以坦然地在乎别人,坦然地长大。
因为在那寻找渐行渐远的时光的那篇故事里,我记下了岁月所有的痕迹和教诲。风声很静,雨声也很静,风雨声弥漫的黄昏,寂静的更加平静和淡然。
寻找那渐行渐远的时光,在现在的时光里。
高中的作文 篇2我的家乡在美丽的微山湖畔。曾经听母亲讲她小时候的大湖,让年幼的我心中充满了无限憧憬。那时,母亲的家在湖东堤附近的一个小渔村。一家子5个兄妹很小就开始跟着大人到湖里“讨生活”。母亲和大姨跟着姥姥主要在家里编苇席,舅舅们则与姥爷一起到大湖里割苇子、打鱼摸虾。虽然家里的日子过得紧紧巴巴的,但一家人其乐融融。
提到编苇席,这看起来很简单,其实工序十分复杂。编苇席一定要选择那种粗细均匀、色泽好、质地柔韧的芦苇,一捆捆放在院子里,头天傍晚用木制的苇穿子将整根芦苇一劈为三到五片后放到背阴处,洒上水让它湮透。第二天天刚刚朦胧,将充分浸水的苇篾片铺在硬而平整的地面上,用碌碡来回的推轧,等到篾子轧的拿在手里像鞭子一样能够甩起来时,编苇席的原料才算加工成功。
这些都准备好后,母亲和大姨常常一边唱着编席谣“篾子白,篾子长,渔家姑娘编席忙……”,一边忙活着编苇席。先从席子的中心对角线开始一次横向编织,两边依次递减形成一个直角三角形,待到半个席子编好后再用相同的方法编另一半,最后收角、压边,这样一张苇席才能称得上大功告成。母亲常自豪地告诉我,从前每次和大姨比赛编苇席,她回回拿第一,惹得大姨到现在还时不时抱怨母亲当年不让着自己呢。
回想年少时光,母亲总在激动之余,眼神里流露出些许失落。因为随着年龄的增加和生活的变迁,她已经很少有机会编苇席了。而她儿时的快乐和知足,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讲早已无法体会。如今,大部分同龄人都将课余时间用于打网球、发微博、刷朋友圈等,根本无暇体会诸如编苇席等传统手艺的独特魅力,它们早已成为被“蜘蛛网无情查封的灶台”了。
由“编苇席”“下丝网捕鱼”让我想起前段时间上映的电影《百鸟朝凤》。焦三爷与游天鸣,经历了从焦家班到游家班的薪火相传,从唢呐匠坐在太师椅面前跪倒一片孝子贤孙的辉煌到被西洋乐器与歌舞表演夹击而无人问津的尴尬。当焦三爷吹响那最后一曲“泣血”的“百鸟朝凤”时,我的心也不由得跟着唢呐的笛眼潮涨,潮落。曾经这些传统技艺是从师傅的师傅那里口耳相传继承下来的宝贵财富,而如今传统技艺的传承仅成为一个人或几个人的事情,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背道而驰。
扪心自问,一棵没有了根的树如何能茁壮成长呢?英国史学家科林伍德曾经说过:“传统是活着的过去”,而这些传统手艺是我们这个民族从远古走来、繁衍生息几千年的根,不能仅仅只靠匠人的一腔热血维系着不消亡,更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文化认同与坚守,方能在“严冬”中等待“春天”的复苏,再次感受那扑面而来的传统文化气息。
高中的作文 篇3自然是万物的史态,当人类开始居住,开始繁衍,开始生存的时候,一切又都开始有了新的变化。
大自然的力量是让人充满着好奇和惊讶,我们偶尔有时候开始观察着这奇妙的世界。当我们还没有完全属于人类的时候,大自然给予了我们很多会生活的方法,给予了我们生存在这个地球上的能力。也许现在的我们会想起一些古老的传说,比如“盘古开天辟地”之说,的确,传说中所说的“盘古”在现实中是的确没有的,但“开天辟地”确实事实。那时的地球处于起始状态,星球上没有任何的生命物体存在,而开始的地球也只是漆黑的一片,直到天和地的分解,知道有了洋和陆的区分,这时的地球才只是开头而已。
有了空气的存在,有了海洋和大陆的区分,地球上的生命体开始频繁的出现,不过,真正有生命的并不是植物、动物和昆虫,而是存活在地球上将近有几亿万年的微生物,它们开始不断的繁衍,不断的附体,利用这样的方式存活在仅仅起始的地球上。随着时间的发展和宇宙的变化, 地球上的生命体也逐渐变多,不仅有了昆虫、植物,而且开始有了恐龙的出现,它们庞大而又强壮,是地球刚开始的称霸者。它们与现在的动物一样,有着食肉与食草的区分,同时弱者当然会被强者而代替,久而久之,就会形成自然界的一种规律。
也许,它们的消失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还是一个未解之谜,但是,它们的确不怎么幸运,因为它们永远的离开了这个不属于它们的星球。
当然,不只是恐龙,还有其他的动物和昆虫也随后消失。然而,能够存活在这个星球,并且还会懂得怎样发明的,就是最后由自然的发展规律所随后由灵 ……此处隐藏5680个字……遍了法国的土地,坚定了法国人民正义必胜的信念,让英军的铁骑产生了迟疑。历史,再次于此显示了它的神秘,
萧伯纳在他的话剧《圣女贞德》中感叹:“难道每个时代都必须有一个慕替受难而死,以此来拯救那些没有想像力的人吗?”贞德低卑的身份和充满神话色彩的出现,那样张扬地现出与那个时代的格格不入。于是,一开始我们就可隐约窥见她最终悲烈的命运。
在一次战役中,贞德被法国亲英的勃良地人虏获,并卖给英国,她受到了审讯,且在鲁昂被宣判为巫婆异端,要以火刑处死。而在贞德为之流血牺牲的神圣的法国土地上,因圣女贞德方能加冕的法王查理七世,此时安享着王权给他的财富,没有任何意思要营救贞德。
1431年5月的阳光炽烈,贞德被绑在火刑柱上烧死了,她还未满二十岁。贞德在受审判时,曾对法官们说:“如果我遭到火刑,我将通过火焰,到达人民的心底。”果然如此,贞德牺牲后,法国义愤填膺,战役节节胜利,1453年,除了加来一地,失土全数收回,英法百年战争终于结束。二十五年后(1456年),罗马教廷经过长期的重新审查,推翻1431年的判决,洗清贞德的罪名,1920年贞德被册封为“圣女”。
关于贞德的“神迹”,我有两种推想。
一种是贞德确实被内心的一种无形的精神力最所攫取。我们研究贞德创造的“神迹”,可能忽略她内心中风起云涌的“神迹”,而内心的神迹并不是没有可能。毛姆以高更为原型的经典之作《月亮与六便士》就给我们呈现了这样一位被内心难以言说的激情和幻想所纠结的大面家的生存状态,这其中不乏人性不由分说的突变过程。一个十几岁的少女,她有若你无法明白的幻象。就是那些幻想的积累和挥之不去的纠缠赋予了贞德力最。我相信人性中是有种类似于神性的灵产〔,而它潜藏在我们不能用理智去掌握的地方。它只与信念和坚持对话,它会借着信念和坚持的翅膀用一种源自心灵一刹那的无言冲动来指引人的行为,冲破凡人之所料,找到那个恍惚有光的突破口,最终创造常人无法解释的‘神迹’、
另一种推想是贞德试图借助宗教去实现她的政治抱负。如果一个人没有现实的、功利的目的支撑,那信念与激情会有这么长的寿命吗?中国就不乏这样的例子——太平天国的起义军打若一而‘上帝”的旗帜;《水浒传》里的梁山泊英雄排座次,也是吴用的天碣石书之计:陈胜吴广起义,也要弄个狐叫“大楚兴、陈胜王”……难说贞德不是在利用宗教信仰巩固和增加自己的威望。或许贞德起先并没有想利用宗教,只是到了后来,她不得不继续用宗教将自己神化,她已经走上了世俗名利的惯性轨道。
马克思说:“任何神话都是用想像力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因而,随着这些自然力之实际上被支配,神话也就消失了。”文明和科技发展到现在这样的程度,许多神话已经不攻自破了,可为什么神话和宗教依旧代代流传,我想,这是因为人们用现代文明的自信和成熟的态度来理解了宗教,从而抵达了宗教给人类更大的精神净土——爱、平等、宽容等等人类文明延续所需的永恒品质。所以,我想,真正成熟的信仰是保卫和平与文明的忠诚卫士,而不是少数人利用来发动战争的工具。
我们这代人,原先以为战争似乎会永远成为教科书上的概念,而在伊拉克战争结束后,我才真正强烈地意识到什么是国家,什么是强人和落后,什么是和平。搜集贞德的资料时,人致了解到百年英法战争和一些战争的发生规律,我便想了许多。现时天空里的炮火硝烟给我们习惯安逸的神经以真正深刻的刺激。
我看到央视《科教博览》的一个节目,里而说出了这么一个循环:和平→发展→强大→骄做→战争→贫穷→博爱→和平。或许人们懂得了这种循环,而强者置于其中,便藐视这种循环,企图利用这种循环去维持它的强人。强人是需要对比的,即是老子所说“有无相生、高下相倾”,他人的贫弱正是自己的“强人”万古长青的篆石。这样理解强大的人,必是自私而又善于伪装的人。他企图将自己神化为救世主,小心翼翼不让自己跳入这个循环中,然后手持着这个圈套,瞄准那些有志于向前奔跑的民族的脚,一套,束缚住了别人的脚步,还美其名曰这是要拯救他们不再向相反方向的深渊跑去。好一个解放和拯救,却不肴肴那些可怜的人的脚底下还套着这些伪善者的绳索!
那些强人的国家,骨子里的权力意志最可怕,这种意志把自然、他人都作为自己的征服物,使人群分成了强势和弱势,强势要为弱势包办一切,因为强势似乎象征的就是进步,强势要剥夺弱势的思考权和选择权。这种权利意志使潜伏下来的矛后加速,最后的结果要不是弱势屈服于权力意志,成为强势简单的拷贝和附庸,就是完全彻底反抗,使整个世界陷入仇恨和睚眦必报的对立当中。换言之,我们的和平往往不是建立在平等上的,于是,人性里面潜伏的自私和骄傲的情绪,一次又一次将这脆弱的和平打碎。强者往往就是战争真正的始作俑者。
我阅毕贞德的故事,有一腔长长的感叹——这居然是一个与我年龄相仿的姑娘。是呀,还会有准,如贞德一般淌尽自己青春的鲜血,用颠沛和苦痛磨砺自己的信仰和意志,在幻象的包围中,让自己的灵魂飘飞而上,飘飞若……承载着一个国家的苦难和战争的血债,直到寻找到最接近上帝的地方。
高中的作文 篇10总有太多的无奈围绕在身旁,让我们无尽感伤,或许只有学会放弃,才能让人不再彷徨。
——题记
在这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想起过去的一些人和事,虽然令人不免伤感,但却也能让人从中感到某些欣慰,因为在生活中遇到不快时,回忆常常是最好的疗伤剂。
回首在过去的十几年中,我觉得对不起最爱我的人,电视上经常出现“妈妈,我爱你。”这句话。曾经天真的我也不时地想着,对,我爱妈妈。这点毋庸置疑。而如今长大成人,羽翼丰满,却不再回首那个已经步入中年的母亲。
前个月假,一回到家,凳子还没有坐热,就传来“叮叮叮叮……”
“喂,回来了啊,放几天假的?”
“七天。”
“哦,在学校过得还好吗?还适应吗?”
“还好吧。”
……
“好了,不谈了。你先歇歇吧,马上吃饭。”
一番简单的对话后,我回到房间,关上门,戴上耳机,一阵动听的音乐传来。
对这个世界不理不问,然而内心深处却有些惴惴不安,因为我感觉好像欠一些债,而且似乎永远还不清。
还记得去年的某一天,我主动打电话给她,电话那头的她似乎很开心也很惊讶。我问她今天是什么日子,她毫不犹豫地说出:“今天是我们家闺女的生日。”我接着问:“那我礼物呢?”她停顿了几秒,然后接着问“好,那你说,你想要什么?”我说“我需要的东西你不会买,打一千到我账户上来,我去买几件衣服。”她当时也没有说什么,但我也感觉到自己说话过于直接,不大礼貌,又加了一句:“我长大了,会还给你的。”她声音似乎很低,有点听不清,但有一句却似针刺入我的心:“傻孩子,如果还你还得清吗?”
挂完电话,手机上很快就传来钱已到账的信息。
那天,我流泪了,一个人坐在旷野里,手机铃声不断响起,但我没有接起一个。此刻,我突然感受到,欠她的债,真的永远还不清。
妈妈我的内心一直有句话想要对你表达,“妈妈,再爱我一次,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