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路上》观后感
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能够给我们不少启示,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观后感了。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观后感头疼,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上学路上》观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上学路上》观后感1
五月的一个周末的下午,我勉为其难地放下专业书,遵照老师的指示,和女儿共同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点击开“东莞阳光网”,我与八岁的女儿舒服服地蜷在客厅沙发的怀抱里,茶几上放着女儿爱吃的零食和刚刚丢下手的IPAD。
观看的电影叫《上学路上》。出乎意料,这是一部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很强的片子,毫不矫情。镜头从写在一片黄土地上的学生作文渐渐摇出,话外音是学生们的朗读声,远景是沟壑交错的黄土高坡,我的视线被紧紧抓住了。王燕,一个十岁的西北贫困山区的小姑娘,在三年级毕业的那天,因家中贫赛,交不起二十八元的学费,即将面临失学的命运。倔强的小姑娘不肯放弃学习的机会,向母亲哭着告求,结果是她必须在暑假不到六十天的时间里、靠自己的力量、凑齐那二十八元的学费。
二十八元——我看了女儿一眼,那是她吃一顿麦当劳套餐的费用——却是王燕、也是西北落后农村人们心中一笔沉甸甸的费用。那样的山村,没有电,家家只点一盏如豆的油灯,喝水要去几十里路外挑回来,生的女儿要趁早嫁出去,好换来彩礼改善全家的生活。小小的王燕,善良而坚韧,她靠什么凑齐那二十八元?我的心揪了起来,她毕竟是仅比女儿大两岁的孩子啊。
时间不多了。于是,镜头里的王燕一次一次地奔跑起来,我知道,她是在和时间赛跑,在和命运赛跑。
王燕飞奔在去农贸集市的路上,那是她冒着被妈妈痛打的危险,将家里母鸡生下的蛋偷偷攒下来,打算去卖个好价钱。结果,路人一脚踩在她的篮子里,鸡蛋卖不了钱,她只得到了少少的补偿费……
王燕飞奔在去学校的路上,那是她用卖鸡蛋的钱给王老师换了一支笔,她想用它得到老师帮助,而善良的乡村教师王老师用五元换回王燕那支价值一元的笔……
王燕怀抱小羊兴冲冲飞奔在回家的路上,那是她用一点点钱和别人赊的一头羊羔,小姑娘想等养大它,她就能挣回学费……
王燕追赶着去水涸摘枸杞的拖拉机,当所有的办法都破灭了,她唯一的希望就是搭上那辆车,和村里的大姑大婶们一起去帮工采摘枸杞,用劳力挣钱……
尘水飞扬的黄土路上,王燕奔跑着。她大口地喘息,嘴唇因缺水而焦裂,不时步伐踉跄,可她从没停止脚步。她单薄的身影在辽阔的黄土高坡的映衬下显得那么渺小,却如同一个小小的夸父,在艰苦的生活中努力追寻着自己不曾放弃的梦想:用双手改变自己的命运,用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
九月一日,学校开学了,在学生中看不到王燕的身影,王老师和王燕妈的脸上都写着苦涩的表情。可一转头,学校的大门口突然出现了奔跑而来的王燕。她肩上扛着行李,满面尘灰,汗湿鬓角,一双眼睛却盛满了自豪的笑。镜头特写:王燕的小手伸进口袋,小心地掏出了二十八块钱。那钱还是润润的,象是浸着王燕一人离家打苦工的滴滴汗水。
我的眼泪夺眶而出,还来不及擦,就碰到女儿扭头望过来的眼睛。女儿眸子清亮,与我对望着,什么也不说。镜头里的王燕,眼前的女儿,这两个年纪相当的小女孩,就因为命运的安排,面对的却是截然不同的生活和境遇,令人唏嘘不已。然而,命运的挑战却是无时不在的,谁也不知道明天什么在前面等着自己。孩子,亲爱的孩子,当你面对命运的挑战时,你拿得出和王燕同样的勇气和坚韧吗?
王燕,奔跑的王燕,让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上学路上》观后感2
XX月XX日那天,我去电影院看了《走路上学》,看完这部电影后虽然我没有流泪,但它使我有许多的感触。
这部电影主要讲的,是一对生活在云南怒江流域傈僳族的姐弟俩。姐姐娜香天天溜索到对岸的学校去上学,而七岁的瓦娃,十分羡慕姐姐天天能够去对岸上学。但是妈妈不同意瓦娃溜索,一定要等在为地打工的爸爸回家后带着才能溜索,娜香也和他约定:等桥建好了,就她和瓦娃一起走路上学,再不用总是等爸爸回来才能溜索了。但是瓦娃抵挡不住来自对岸的诱惑,于是,瓦娃就一个人偷偷溜索过江,到了心仪已久的学校。没过多久,瓦娃一个人偷偷溜索过江的秘密被第一次家访的聂老师说了出来。妈妈很生气,要打瓦娃。瓦娃被聂老师带给姐姐的红雨靴吸引了,瓦娃拿红雨靴作为不再溜索过江的条件。第二天早上,懂事的瓦娃在姐姐要上学时拿着雨靴还给了姐姐。一次,娜香在学校旁边的小卖部中看中了一双适合瓦娃的运动鞋,但钱不够,聂老师看到了,帮娜香买了下来,还帮忙把鞋放到书包里。在溜索的时候,鞋子快要掉了,娜香一急,伸手去抓,结果不幸坠入江中。因此,瓦娃再也不说话了,脑子里不仅仅想的是对溜索的恐惧,还有对姐姐娜香的思念。在春暖花开的春天,“爱心桥”终于建成了,站在桥上,瓦娃仿佛又看见了姐姐,他看见姐姐和自己手牵手,一起走路上学。
我被瓦娃和娜香那比怒江还深的姐弟情感动了,在姐弟之间能有这么深的姐弟情是很难得的,尤其在城市,姐弟都是抢玩具,抢吃的,抢用的,抢穿的,几乎什么都抢,天天吵架。而瓦娃和娜香却不一样,他们互相帮助,互相关心,从来不吵架。
当我看见娜香为了一只鞋,而付出了生命的时候,我感动不已;当我看见傈僳族的孩子溜索到对岸上学的时候,我触目惊心;当我看见娜香的雨靴停留在石头间的时候,我热泪盈眶;我看见瓦娃心爱的风车被瓦娃扔入怒江的时候,我感慨万千;当我看见瓦娃幻想着与姐姐一起走路上学的时候,我百感交集……
我们现在是多么的幸福,却又身在福中不知福,我们既不会没书读,又不用冒着生命危险溜索上学,走路的就算了,还天天有专门的私家车接送,走的路也很平坦,不像他们,路坑坑洼洼的,一不小心还会摔倒;我们的饭也比他们可口、丰盛,但是我们也不知道浪费了多少粮食;我们的鞋子不知有了多少双,也不知道扔了多少双,几乎每一个月就换,种类数都数不清……这些难道还不能充分证明我们比傈僳族的孩子幸福吗?
我们还能坐在如此明亮、宽阔的教室里学习,是多么幸运那!我们却不珍惜现在这么好的条件,在那么好的环境里读书竟然不好好学习,不仅浪费了父母辛辛苦苦挣来的血汗钱,还辜负了父母对自己的期望……如果换作是傈僳族的孩子,那么他们一定会好好珍惜这么难得的机会,认真学习。
我觉得我们应该为那些贫困山区,尤其是在云南怒江流域那里的贫困山区捐献衣物,自己的旧衣服、旧鞋子,旧书都可以捐,对于我们来说,这只不过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对于那些孩子来说,却是心灵上最大的抚慰。
让我们一起祝愿那些傈僳族的孩子们早日能圆了“走路上学”的梦,以后能够更加方便地上学!
《上学路上》观后感3
当我看了这部片以后,我的感想有很多,受到的教育也很大。当我看了这部片之后,我心有余悸,我经常在想,我们的学习条件已经那么好了,和那个小女孩比真的是绰绰有余啊!和她一起玩的三花姐,因家庭条件不好,逼不得已嫁给了别人,而小女孩的妈妈也叫她嫁给别人,她却不肯,她还要坚强读书,她却没有被家庭条件压制住,就算家里没钱,她也要坚持读书,在这一个暑假里,她到村外打工,到开学时,他已经挣够了读书钱,并把这些钱亲手交给老师。当我看到这里的.时候,我真的忍俊不禁地掉了眼泪起来。回想起我自己,自己却有那么好的家庭条件,也不好好读书。看,小女孩的家里穷得连一支一元五角钱的笔也买不起,她却拼命地挣钱供自己读书。我自己呢?却没有把握这么好的条件,好好读书,总是贪玩,连书也没有看,和女孩家比,她家点着蜡烛,她在蜡烛下学习,而我家点着灯,我在灯下学习。看,小女孩多么勤奋好学啊!看了这部电影后,我下定了决心这样做:做到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上课的时候对老师提出的问题积极思考,主动举手发言,上课时不开小差,不讲话,做作业的时候,不马马虎虎,认真地写好每一个字,认真地回答好每一条题;要了解父母的用心良苦,例如:放学回家我要主动帮父母做家务,做完家务后自觉回到房间里学习,遇到不懂的问题主动请教老师和同学,在要买东西的时候,要想着家庭条件如何,才能出手购买,应该买的就买,不应该买的就不买,要服从父母的意见。
你看,生活在两个不同环境的儿童,生活条件多么悬殊啊!我们要热爱社会,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上学路上观后感500字这部电影叙述了一位生活在干旱地区的小女孩,由于家庭贫困,供不起她上学,家长要求她退学,但是小女孩热爱学习,她为了自己的理想,放弃了暑假,外出打工的曲折故事。
24、8元钱,在我们面前根本不值得一提,它实在是太渺小,连我的一只鞋子都买不到。
24、8元钱,简单的数字后面隐藏着心酸。对于王燕来说,它就像一座大山紧紧地压着她,是王燕喘不过气来。
24、8元钱,平凡的数字后面有凝聚着不屈不挠的精神。落后的生活,贫困的家庭,使她那稚嫩的肩膀上负担着重任。她利用暑假期间,每天奔波在外。当我们在父母怀中撒娇时,王燕可能还在烈日炎炎下忙碌着。
我常常为王燕打抱不平。与其说是家庭贫困打破了她的上学路,不如说是以前的封建思想阻止了她。谁说女子不如男,杨家女将,花木兰等等。她们这种女中豪杰难道也不如男吗?
为了挣足24、 8元钱的学杂费,王燕先是偷偷地拿家中的鸡蛋去卖钱,可是鸡蛋被一个行人踩碎了,她缠住那个行人,要求他赔偿,行人不耐烦了,只给了2、5元就跑走了;接着她又买了和她相亲的男孩的一枝笔,又以5元钱转卖给她的老师;她还向那个男孩买了一只小羊羔,一个大人告诉她,当羊羔长得比一个拳头大的时候,就会卖到一个好价钱,可是由于弟弟太调皮,王燕只好以低价卖出那只小羊羔;然后,她又帮人谈成了一笔生意。终于,她赚到了10元钱的车费,她终于可以去摘枸杞了。
开学了,王燕也回来了,她跑向学校,站在老师和母亲面前,松开那紧紧攥住钱的手,她的手心中全部是晶莹的汗水,王燕的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她兴奋地说:我赚到了!这句话是多么感人呀!这24、8元钱是多么来之不易呀!
王燕就像是一只燕子,终于飞过了坎坷不平的道路,她通过自己的努力,终于飞向了她的上学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