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高一语文周记三篇
时间过得太快,让人猝不及防,转眼一周又过去了,我们一定都积累了不少宝贵的经历,这时候,最关键的周记怎么能落下!怎样写周记才更能吸引眼球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一语文周记3篇,欢迎大家分享。
高一语文周记 篇1
假如有人问我希不希望自己是一个不经历挫折的人吗?我的想法是不希望,大家看了会想为什么?那我就向大家说一下吧!
人生就像一片遥远无边的大海,有时风平浪静,有时风吹浪吼,我们好似一叶扁舟,如果不经历挫折,便不能乘风破浪,在这片蔚蓝的大海上航行,在海上磨练自己。
人又好似在一个茧里,如果不经历挫折,就无法冲出茧来,即使冲出来了,也会经受不住雷电的考验,而死去。只有经历了挫折,才能冲出茧来,在这个美丽的世界上,翩翩起舞,自由的飞翔。
人生也好比一条挖在天籁之山上的一条人生大道有时特别的宽,有时是窄小的羊肠小道,如果我们不在挫折中得到丰富的经验,就不会从那又细又窄的羊肠小道中走过来,便会从人生之涯上掉下来,被社会抛弃。
有一句话说得好:失败是成功之母。这也就是我的想法。大家明白了吗?
高一语文周记 篇2
昨天晚上,我和海贝去东园玩耍。在灯光的照耀下,不时有几只蚂蚱跃入我们的眼帘,于是,我们决定捉蚂蚱。
我是第一次捉蚂蚱,便问老手海贝:“用手抓还是?”海贝顺手拿起一个空瓶子,说:“哪有这么笨的?我示范给你看!”此时,恰巧不远处有一只黑色的蚂蚱,他三步并作两步,快步冲到蚂蚱前,用独创的“走路踩法”朝蚂蚱身上踩去。
我等着蚂蚱被踩成肉泥的“鬼样”。可等海贝挪开他的脚,我惊讶地发现:蚂蚱没有死!但有点半死不活!海贝熟练地把瓶子打开,朝蚂蚱面前一摆,可怜的“小强”就慢慢地自取灭忙——进入瓶子了。
我简直看呆了:好熟练啊!这么快就捉完了,看来很简单。于是,我摩拳擦掌,准备试一试。
可看人挑担不吃劲!看起来容易,做起来还真难!我从没捉过蚂蚱,一点经验也没。踩蚂蚱时不是它毫发无损,就是断肠烂肚。海贝不时在旁边提醒:“轻一点,慢一点,别把到嘴的肥肉送给天堂!”可是我怎么也做不到,一只、两只……等我踩死第四只时,海贝终于按捺不住了,说:“不如分工吧,我来踩,你来捉。”
这个办法挺不错!一会儿,我们就捕捉了五只。望着瓶子里的蚂蚱个个都争先恐后地踩自己底下的.蚂蚱往上爬的可怜样,我和海贝不仅没有怜悯他们,反而哈哈大笑起来。阿姨说我们没良心,我们也不生气,继续大显捉功!
突然,我们遇到了一个难缠的对手——一只跳得极高的蚂蚱,而且速度超快,我叫它将军。
海贝和我同时发现了将军。海贝猛的一踩,可将军快速跳走了,高度达到它身体的几十倍!海贝又朝它踩去,可以想象,将军一定会疼痛难忍。可出乎意料的是,它竟以超音速窜到了草丛中。海贝火冒三丈,大吼:“可恶,惹我胡泽宇,揍你没商量。”说完,他站到草坪上一阵乱踩才罢休。
接着,我们继续捉起来。值得庆幸的是,我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捉住了一只海贝想都不敢想的圣甲虫!
嘿嘿,第一次捉蚂蚱,我永远忘不了!
高一语文周记 篇3
我的故乡是鲁西北平原上的一个偏僻的小村庄,地处鲁冀两省、宁乐两县交界,黄土地上安卧着几百户人家,直直的东西街道贯穿着村落的中央,一条蜿蜒的小河——宁北河依偎在故乡的身旁。
清清河水,绿绿的水草,水中的游鱼,岸边的杨柳,承载着儿时多彩的梦。枯水季节,人们可以通过河道去邻近村庄走亲访友,到了雨季,河水涨满,人们就要绕很远的路了。那一年,我八九岁的时候吧,秋天的一天,我看到不少的人在村东河边忙活着,有和泥的,有搬砖的,有砌石的,还听到机器的轰鸣声,他们在做什么呢?大约过了两个多月吧,我惊奇的发现,河面上竟然出现了一座桥!我兴奋地在桥上雀跃着,欢叫着,从此,这故乡的第一座桥进入了我的生活。
这是一座钢筋混凝土的砖砌拱桥。长十五六米,宽三米多,由三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远远望去,整座桥就像一个弯起脊背的老人,腿在这边,臂在那边。右面桥洞之上雕刻着三个大字“友谊闸”,隶体,圆润而有力,桥洞间砌着石墩,是为了减轻上游来水的冲击。左面桥洞之上雕刻着“水利是农业的命脉”一行字,宋体,工整而秀气。桥面用三合土压平,为保护行人安全,两边还砌起半米高的砖墙。
春天来了,我和伙伴们来到桥上,听流水潺潺,看鸭儿嬉戏,折柳枝吹柳笛儿,沐浴在春风里。
夏天到了,我和伙伴们穿游于桥洞之间,打水战,捉迷藏,在桥上扎猛子,比谁在水底呆的时间长,欢笑声回荡在桥的周围。
到了秋天,桥面上就热闹起来了,小推车,马拉车,拖拉机,满载丰收的果实,络绎不绝,车轮声、马达声、说笑声,汇成了一支丰收的交响曲。
冬天是我们孩子们所盼望的,下雪了,大地一片银白,降温了,河面结了厚厚的冰。我们这些小淘气们却来到桥上堆雪人,打雪仗,在河面上滑冰,追逐,嬉闹。
故乡的桥,简直成了我和伙伴们儿时的乐园。
斗转移星,岁月流去。出村庄念书了,进城里求学了,在外乡谋生了,有了工作,有了家庭,有了子女,课业重了,工作忙了,琐事多了,闲睱少了,回故乡的时间愈渐少了,故乡的桥也慢慢成为一种记忆,一种回想。故乡也已没有了儿时的模样,公路、街道都变成了柏油路,低矮的土屋子如今都成了宽阔的红砖房,公路两旁也盖起了两屋居民楼。
每次回到故乡,我都会来到这伴我成长的儿时的桥上小驻。故乡的桥,却依然如旧,依然安卧,只是桥身斑驳了许多,颜色褪袪了许多,虽然河道扩宽了一些,顺直了一些。这故乡的桥,就这样默默地安然地发挥着自己的作用,也见证着故乡的变化。
故乡的桥——梦中的桥。